隨著全球金融風暴陰霾的消散,新的經濟環境對全球相關產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對于以制造業為支柱產業的中國經濟而言,在以“轉型”為主導方向的“十二五”規劃工作中,如何在新環境下實現“調結構”、“轉方式”以及兩化融合的重要任務,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的共同課題。
不久前,在北京召開的2010中國企業管理高峰論壇暨中國管理模式杰出獎頒獎典禮上,金蝶軟件公司舉辦“智造之路”專場論壇,“智造”成為了本次論壇熱議的關鍵詞。從皚皚白發的泰斗專家,到新興行業的市場新貴,制造業的轉型正在引發社會上越來越多的關注,作為中國管理模式的重要探討方向,智造模式的探索之路,需要這些力量的聯合推動。
金蝶軟件(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孫雁飛先生表示,“2010年整整一年來,我們都在制造著與智造相關的產品。2010年,是金蝶見證中國制造業創新管理模式研究成果的開端!
金蝶首席制造專家蔡穎及金蝶PLM總架構師、PLM事業部總經理姚文兵等,在論壇上對精益管理思想進行了分享。作為在制造業信息化領域的領導廠商,金蝶一直追隨技術領先的腳步,金蝶K/3 WISE已經發展成為一款集精益生產管理、PLM管理等先進管理方法的領先產品品牌。
精益生產與信息化
中國制造業經過三十年的發展,現在到了轉型階段,通常企業轉型有幾條路,第一是傳統制造轉向精細制造,另一條路是研發、設計創造自己的品牌,再有一條路是品牌銷售,把控市場渠道。要完成這些轉型,中國企業在不同的階段應采取不同的方法。那么信息化應如何支撐中國智造?
ERP的原始定義其實并不是很多人認為的那個定義,企業現在需要敏捷的ERP、還是完整的ERP,好像都需要。為此金蝶提出完整的平臺,產品創新與設計、產品品牌與通路、敏捷制造和成本控制到卓越模式,實現中國制造向智慧轉型。
蔡穎介紹說,在金蝶的K/3 WISE創新管理平臺中:W是幫助企業各個領域;I是協同,對外協同,對客戶協同、對供應商協同、對內部管理協同;S就是敏捷制造,也可以說精益制造;E是卓越模式。
WISE平臺可以幫助企業撬動產品鏈、物流、效率。這個平臺涵蓋精益思想,中國制造業管理的四大難題是:供應鏈效率低,交貨可靠性低,交貨周期長、交貨柔性;庫存周轉低;成本控制難,很多企業不知道自己成本多少,而且光成本算準還不行,還要找出管理成本最終降低成本;基礎管理弱,比如基礎管理知識、基礎數據、基本流程和控制、基本的行為規范和準則。
而現代商業環境要求變革,比如產品更新換代加快,產品需求多樣化、個性化,然而市場環境越來越復雜,不易預測,現在能預測60%就很了不起。再加上成本壓力,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等,客戶要求也越來越高。
這就是精益生產出現的背景,那么什么是精益生產?
1、精益生產就是消除浪費,沒有給客戶帶來增值的就是浪費。
2、改善制造過程。
3、尤其把物流模式由推式變成拉式。
此外講精益生產還應汲取豐田召回門事件的教訓,切記精益思想的五條原則:
● 根據客戶需求,重新定義價值。
● 識別價值流,重新制定企業活動。
● 使價值流動起來。
● 依靠客戶需求拉動價值流。
● 不斷改善,追求盡善盡美。
所以精益思想不僅簡單提高效率,還是創新的方法,不僅考慮生產過程,還要考慮研發過程,在研發過程中、在設計產品中考慮精益生產、考慮銷售量、考慮模塊化設計。最終要給客戶交貨,要完美的生產過程。
蔡穎說:“現在信息化已經融入精益生產,精益生產也融入信息化。金蝶為了滿足客戶,整個精益生產在信息化方面,通過ERP、通過精益模塊、通過精益思想,生產現場有30個終端,工人看著電腦干活,車間形成自我調節、自我循環,這其中體現了信息系統的一個應用原則——簡單實用。另外我們還打通了ERP系統,這并不是簡單做一個條碼管理,而是用金蝶的BOS平臺開發了一個與財務、銷售、庫存完全集成的系統。電子看板建立的質量追溯體系,電子看板應用使數據收集及時,顆粒度更加細致,而最重要的是信息化與企業戰略和管理模式深度切合,最終為企業建立持續的競爭力。所以說中國智造和ERP完美結合,奠定完美的精益生產過程!
他還表示,因為市場需求波動大、產品定制化和混合程度高、工程技術變化頻繁、資源瓶頸多、提前期長、供應鏈復雜等原因,精益生產需要與信息化結合。
● 金蝶精益ERP具有六個要素。
1、支持銷售運作計劃。
2、支持裝配線節拍計劃。
3、支持U單元線管理。
4、支持可視化電子看板。
5、支持電子按燈預警,這個電子預警可以通知到手機上。
6、支持JIT/JIS供料。
在精益ERP前提下,金蝶還重點強調生產、流程、秩序。APS、MES、供應鏈協同、商業智能BI,通過這些要素幫助企業從制造企業轉向智造企業。
蔡穎表示,通過多年的實踐,他總結出做精益有四個步驟:建立目標價值流,學習觀察,縱觀全局;局部改善;物流改善;系統改善。那為什么很多國內制造業在精益生產上會遇到困難?
● 有八個原因:
1、資源組合不佳。多工序段的結構容易造成物流斷點搬運、停工、等待等問題。
2、產能過剩和不足。
3、工序生產節拍差異。
4、生產線的切換難度。
5、搬運時間過長。
6、人員過多,配置不靈活。
7、采購意識落后,好的采購按照生產節拍采購,庫存也就兩個小時。
8、生產管理薄弱,包括生產計劃管理周期太長、投料不精細。
● 而實現精益過程有四個步驟:
第一步叫財務、物流一體化,打通財務物流管理。
第二步是產銷一體化。
第三步是由推式轉向拉式。
第四步是采用供應鏈協同。
蔡穎說:“通過這些分析,我們通過ERP和精益結合,給企業帶來創新工具!
PLM成就創新
“對于制造企業而言產品是企業競爭力的體現,是企業的生命線。比如蘋果的iPhone,從第一代產品到第四代產品估計給蘋果帶來四個億的利潤。蘋果是一個具有非常強創新能力的公司! 金蝶PLM總架構師、PLM事業部總經理姚文兵的演講從創新開始。
他說任何偉大創新都是在前輩積累基礎上產生的,中國的制造企業不單單要把產品設計出來,還要把產品制造出來賣出去,所以整個研發過程中會有很多不同部門參與進來,需要大家的緊密協同,市場也需要企業快速、準確無誤地完成這個過程。因為有跨部門的協同,需要工作方法的積累,金蝶PLM平臺就是使所有參與研發的人員能夠協同工作。
企業現在越來越多注重跨部門流程配合,比如研發和采購、研發和營銷,他們之間實際是業務流程的關系,業務流程信息需要載體,這種載體在PLM系統上的專有模塊叫表單,通過業務驅動起來,產品數據最終目的是使產品研發團隊做出整個資料體系,通過發布的模式發給相關人員,保證每個人看到的資料永遠是版本一致。
當各個體系都建立起來,實際研發就是設計變更的流程,通常流程分三個,一個是ECR,任何相關部門或者相關人員,只要有權限都可以提出問題,一旦這些請求被通過之后,進入第二個部分就是ECO部分,把關聯相關的資料一并要求修改,比如圖紙改完,系統強制跟圖紙相關的文件都要修改,保證整個資料體系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當然與研發最緊密相關的就是制造,所以說與ERP集成非常關鍵,也是影響整個企業運轉最重要的問題,PLM和制造之間關系最緊密是在四個方面,物料、BOM、ECN、工藝路線。他們之間該如何集成?通過中間表或者文件進行中轉,基于流程一站式集成服務。
系統當中流程非常重要,對于研發流程來說,有一個大家公認的模式就是IPD,金蝶也提供這樣的咨詢服務。
1層次化、結構化的流程體系。作為一個企業目的是什么?就是把客戶需求變成市場需求,當然在建設過程中,中間有很多步驟,當你沒有流程或者流程不順,就像一個一個樁子需要跳過去。
2技術、產品平臺的積累和共享機制;谄脚_的開發模式是指將產品開發工作分解為不同層次的任務,通過減弱各開發層次間的依賴關系,使我們的研發速度更快、質量更高。
姚文兵表示,“為了支持技術平臺開發以及產品項目的開發,我們要有很好的組織模式進行保障,我們把整個公司產品逐個分解,最終還需要一個IT手段支撐這樣的體系。市場管理體系決定做正確的事情。我在2000年的時候給一個企業做服務,這個企業一年的空調有800款產品,但是最終算下來賺錢的不到100款,投入大量的研發人員,大概投入三分之二人的做虧錢的事情。我們做這個模塊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要像蘋果一樣做盈利的產品。我們也有案例,實施我們IPD加PLM項目以后,項目總體進度延期從80%提高到20%,最終金蝶提供思想加上工具的解決方案,思想解決研發管理體系優化的問題,工具要使這個研發流程落地,最終使我們的服務幫助客戶建立高效的產品!
基于ERP的精益創新管理模式
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威新能源”)在論壇上分享了其基于ERP的精益創新管理模式,作為2010中國管理模式杰出獎的獲獎企業,天威新能源憑借在戰略、體制、管理、技術和文化等方面的創新,已經成為全球光伏行業第一方陣的國際化光伏企業。精益生產和管理創新已經成為天威新能源在該行業不斷領先和超越的“終極武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黃張凱評價該案例時表示: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單一的靜態管理模式,不同的市場環境需要不同的管理模式。天威新能源為國企改革提供了借鑒,符合中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道路,為中國崛起制造條件。此外,重慶川儀流量計分公司在論壇上介紹了企業的面向訂單的敏捷制造應用價值。通過運用MTO手段進行全流程跟蹤,公司大大提高了物流流轉速度,交貨周期平均加快了3天,制造成本降低11%,生產能力提高了13%。 |